符合中小企业对网站设计、功能常规化式的企业展示型网站建设
本套餐主要针对企业品牌型网站、中高端设计、前端互动体验...
商城网站建设因基本功能的需求不同费用上面也有很大的差别...
手机微信网站开发、微信官网、微信商城网站...
随着越来越多的自动驾驶厂商开始进入实地测试阶段,自动驾驶的安全问题也愈发引人关注。经过这两年的“脱敏疗法”,我们已经对自动驾驶的安全事故有了一定免疫力而不再大惊小怪。行业对于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法,也逐渐落入体系化。
成都创新互联长期为1000多家客户提供的网站建设服务,团队从业经验10年,关注不同地域、不同群体,并针对不同对象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打造开放共赢平台,与合作伙伴共同营造健康的互联网生态环境。为鲅鱼圈企业提供专业的成都网站建设、成都网站设计,鲅鱼圈网站改版等技术服务。拥有10余年丰富建站经验和众多成功案例,为您定制开发。就在昨天,Aptiv、大陆集团、宝马、奥迪、戴勒姆、英特尔、百度等等共11家企业一同出具了一份157页的“自动驾驶安全白皮书”,来试图解释和规范自动驾驶中的种种的安全问题。
从去年以来苹果、Waymo都陆续推出了概念类似的自动驾驶安全问题报告,这一次的安全白皮书有什么不同,自动驾驶的安全规范如今又走到了哪一步?
人的错还是车的错?令人意外的事故成因
在讨论自动驾驶的安全规范问题之前,我们可以先看看:目前自动驾驶都出现了哪些问题?
在自动驾驶真正开始实地路测之中,关于其中的安全问题很多都是人们在理想环境之下想象或是预估的。我们会想象自动驾驶汽车是否会遭到黑客攻击、会想象自动驾驶技术是否会无法应对紧急情况。
可在不断测试的过程中,人们发现在黑客、病毒和紧急情况发生之前,人类和自动驾驶之间的“配合”就频频出现错误。
从2014年Delphi在公路测试发生事故之后,美国加州车辆管理局就一直在持续记录更新自动驾驶汽车测试事故发生的原因。在2018年,曾有媒体对当时共记录在案的51起自动驾驶事故进行整理。结果发现,只有14%的事故责任方是自动驾驶汽车,剩下则大多是普通汽车的责任。而在这14%的事故中,人类安全员均有介入,也就是说即使人类的介入,也没能扭转情况。而且这51起事故中,有4起的原因是“安全员的不当介入”。也就是说,安全员出于对自动驾驶的不信任而介入驾驶,反而造成了车祸。
一个案例是,Waymo在测试过程中被一辆汽车“加塞”,安全员为了躲避加塞者向右变道,结果右后方来车速度很快,便对Waymo造成了追尾事故。
其实从这些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自动驾驶的安全规范问题正在从“技术安全”走入“程序安全”——在适用性相对较强、落地性相对较高的L3和L4级别自动驾驶中,构成安全问题的不仅仅是技术,反而是人类安全员对于自动驾驶系统的了解程度以及双方的配合度。
我们在自动驾驶安全白皮书中读到了什么?
在这份自动驾驶安全白皮书中,也体现出了这一点。自动驾驶安全白皮书将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规范问题分为研发、测试和运营三个部分。提出了具有通用性的“自动驾驶十二项原则”,其中包括安全操作、操作设计领域、自动驾驶系统/安全员主动切换、安全性、用户责任、车辆主动切换、安全员与自动驾驶系统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安全评估、数据记录、被动安全、交通行为和安全层。
相比以往突出技术研发和测试规范的苹果、waymo自动驾驶安全报告,以及美国交通部以政府立法角度发布的《自动驾驶系统 2.0:安全愿景》。在这份自动驾驶安全白皮书中,我们能看到以下几个不同点。
1、 人车权责的明确划分
白皮书中花费了不小的篇幅,用来描写在L1-L5不同级别的自动驾驶系统中“车该干什么”和“人该干什么”,规定了什么时候人类驾驶者应该来接管车辆操控——如果在其他状态之下人类驾驶者操控汽车,那么自动驾驶系统则可以在安全事故中免责。
2、 车辆本身的设计要求
或许是因为参与制定白皮书的,有不少是汽车主机厂商,在这份白皮书中对车辆本身的安全设计也提出了建议。例如未来结合V2X技术后,信息显示出现在车内的何种位置才是最安全的?是车载娱乐系统的屏幕上,又或者是仪表盘?
3、 对于自动驾驶系统行为的解释
白皮书中还特意强调了自动驾驶系统行为的“可解释性”,这里指的不是黑箱的可解释性,而是让路上的行人、自行车和驾驶者也能够了解自动驾驶汽车想干什么。在一些时候,自动驾驶系统的驾驶习惯和人类是有所差异的,就像之前的事故中那样,当前面有人加塞时,很多人类驾驶者下意识会选择变换车道,可自动驾驶系统却不一定会这么做。当自动驾驶有可能打破人类世界的驾驶潜规则时,让路上所有的人了解到自动驾驶是“怎么想的”很重要。
为什么技术联盟进化成了安全联盟?
从这一次“白皮书”的联合发布之中,我们也能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
这次白皮书的发布,说是集结了自动驾驶的半壁江山也并不为过,尤其是牢牢把握住了主机厂商,这一面向市场的最终环节。虽然白皮书本身存在的意义是对市场提出建议和指导而非建立准入门槛筛选掉其他供应商/厂商,但是我们不妨思考一下,未来当政府部门介入自动驾驶的安全监管时,会参考多少向这样的白皮书的专家意见呢?像美国交通局在制定《自动驾驶系统 2.0:安全愿景》时,就参考了Waymo提出的自动驾驶安全报告。
同时目前联合发布白皮书的厂商们,有很多已经开始推动自动驾驶安全的公众教育,这其中的方法论,自然也和白皮书中的内容如出一辙。如果这些准则同时成为了政策考量和公共认知,实际上仍然在无形中设立了一道自动驾驶的应用准入门槛。
尤其我们能在白皮书发布名单中看到,英特尔、戴勒姆、宝马……这些名字其实在几年前就经常组合出现,一起联合进行自动驾驶技术平台开发,与Waymo等厂商形成对立之势。
现如今这种技术联盟已经摇身一变变成了“安全准则联盟”,反而给宝马、英特尔这一派系争取来了更多时间。如果能够把握住安全闸口,尤其是实地测试的安全闸口,其他厂商的技术就只能被“围堵”在实验室中。
当然,目前这一份白皮书的推出,还起不到这样战略性的作用。但可以确定的是,未来自动驾驶厂商和汽车厂商,对于自动驾驶安全准则制定的参与,将会越来越多。